English

社会投资影视又到涨潮时

1998-07-23 来源:光明日报 紫草 我有话说

从电视观众在一部电视剧的片尾字幕上看到形形色色的企业名称那天起,从一些与电影毫不相干的公司、厂家和各大电影制片厂响亮的名字排在一起那天起,我国影视制作业对社会资金的接纳、吸收,已成为“电影”这辆战车上一只不可缺少的车轮。

社会资金,力求一箭双雕

企业家涉足影视主要出于以下几种考虑:第一是提高企业知名度。聪明的企业家很早就发现,影视作品所产生的影响往往要超过一条不起眼的产品广告。影视制作之所以一度可以从企业“拉”到不要回报的赞助,主要是企业对影视作品所带来的社会影响的重视。独立影视制作人刘大印,凭着《武则天》这个选题和刘晓庆的明星效应,使得广西玉柴为该片投入资金1千多万,据悉广西玉柴早已顺利收回了投资,盈利多少不得而知,但伴随该片的热闹登场,广西玉柴确实也“名不虚传”。杭州华港实业有限公司以生产服装和皮鞋为主业,但在1995年该公司同时为影片《孔繁森》和《赢家》投资,这两部影片获得了该年度的多种奖项,华港公司的代表也频频上台曝光。上海永乐集团在影视市场上闯荡了多年,但最终让他们大出风头的还是社会投资的《儿女情长》……我们不能说企业投资影视业仅仅是为了作软广告,但影视作品在社会上的巨大影响和在群众中的广泛传播则是任何其他行业所不能比的。第二是取得经济效益。虽然美国大片投入几千万转眼赚回几个亿的神话对于我国影视业来说还不太现实,但拍电视剧在出名的同时也可以赚到钱是没有人怀疑的。红绿蓝广告公司的杜禹拍《我爱我家》投入1000多万,问他赚了多少,他说3倍以上,估计是比较保守的说法。独立制作人张国军以20万起家运作《宰相刘罗锅》,终于找到500万投资,拍完片超支100万,他曾一度为之焦虑不安,但最后仅在国内《宰相刘罗锅》就卖到1400万,广东的邓建国集资800万,用刘罗锅原班人马拍的《康熙微服私访》据说已盈利1000万。成功的运作不胜枚举,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好影视业,文化产业已成为一个新的投资热点,文化产品中蕴含的经济因素被越来越多的公司企业所认识、利用和开发,形形色色的影视文化传播公司应运而生。第三是情感投入。这不是最主要的目的,但也有相当的数量。为亲朋圆梦,替领导分忧,给朋友帮忙……著名编剧芦苇在谈到他导演的第一部电影《西夏路迢迢》时,充满感情地提到了他的一个朋友,这个人拿出一张700万的支票对芦苇说,钱我出了,拍不拍就是你的事了。让一个没有做过导演的人去作导演,这有点像让一个不会开飞机的人开走一架飞机。是件既让人感动也让人揪心的事情,不过芦苇拍的片子在国际上得了奖,看过的人也说很好,这说明“造飞机”的芦苇会开飞机,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在报纸上也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影视界人士在亲朋好友的资助下搞艺术拍片子的消息,新世纪公司的姚云女士,著名演员李媛媛都是在经济实力雄厚的丈夫的支持下从事影视制作的。

在今天,社会资金注入影视,已经不是该投不该投的问题,而是投什么投给谁的问题。

但是,正像所有的投资都有风险一样,并不是所有投资影视制作的人都赚到了钱。内行人士认为,在全国每年生产的电视剧中,赢利作品约占20%,还有20%基本持平,其余的60%多少都要亏本。电影的情况也同样不容乐观。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作为具有特殊性的精神产品,影视作品的生产和发行就更为复杂,因此,减少投资的盲目性,科学地管理和使用投资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社会资金,呼唤合格制片人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要求企业在投资影视时万无一失是不现实的。为数不少的影视作品质量差,发行不成功和制片人制度不够完善有很大的关系。影视制作一度鱼龙混杂,谁拉到钱谁就可以当制片人,想怎么拍就怎么拍,导致了为数不少的粗制滥造之作,不仅造成了社会资金的巨大浪费,挫伤了投资人的积极性,也与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背道而驰。企业的钱也是劳动人民的血汗,不能让它盲目地四处横溢,更不能让它流进投机者的腰包。因此,社会资金注入影视制作一定要走专业化、规范化的道路。

随着我国影视事业的发展和越来越多的社会投资的介入,制片人制在影视制作业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在全国范围内涌现出了一批懂艺术,懂经营,懂管理,懂法律的制片人才,他们不仅要对投资人的钱负责,还要对作品质量负责,对艺术和负责。电视连续剧《水浒》仅在台湾一地每集卖到15000美元,几乎可以收回成本的一半,这使得该片制片人任大惠声名鹊起。《儿女情长》制片人杨时文将完成片由24集减为22集,少卖20万也要保证作品质量的态度,赢得好评如潮。著名导演滕文骥以独立制片人的身份制作电视连续剧《北京深秋的故事》同时套拍电影《燃烧的欲望》,说明他在面对艺术的同时也在考虑市场。新影嘉影视投资公司的前身是香港嘉禾公司的北京办事处,96年到97年,他们集资2700万投资制作了9部国产片,其中《黑眼睛》、《非常爱情》、《开心豆来米》、《红西服》四部获得华表奖,《生命如歌》、《甲方乙方》、《派出所的故事》、《超导》、《黄连厚朴》也在观众中获得了好评。作为这些影片的“联合摄制”单位,新影嘉公司并不是挂名的投资方,而是从确定剧本、运作投资、参与制作发行全方位地参与影片的生产,既保证了投资影片的质量,也保证了成产品过程的顺利进行。虽然他们现在还没有独立的出品权和发行权,但凭借雄厚的资金和专业化的管理,他们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发言权。

社会资金,期待政策上的支持

我们似乎很难找到一个民营影视制作公司的准确数字,它们隐迹于经营范围广泛的实业公司,广告公司,咨询公司当中,挂靠在国有文化单位,事业单位或企业之下,他们的名字一律不起眼地挂在国有影视制作单位之后“合拍”或“协拍”,原因是我国现阶段只有国有影视制作单位拥有影视作品的出品权和发行权,民营公司还不能和国有单位平起平坐。由此也产生出了一些问题。

影视制作中的买厂标,买许可证似乎和出版界的买书号一样,已经成为一个公开的秘密,国有文化单位有资格没有资金,民营公司和独立制片人有资金没有资格,于是便有了两厢情愿,多种多样的合作方式。有的明码标价,指标卖出后其他一律不管;有的名为联合但实际上谈不到一起,最后不欢而散;有的疏于管理,在经济上或创作上出现问题,作品质量差,观众不满意。

新影嘉公司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如何顺利的收回投资,由于没有独立的发行权,他们投资的影片只有通过制片厂原有的发行渠道走向市场。在我国目前的电影发行过程中,制片部门和发行部门之间在配合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有时候宣传、档期不一致,热菜变冷菜,冷菜变酸菜,投资方有苦说不出。电视剧《过把瘾》中央电视台20万买断首播权,后来全国30多家电视台播出,只有3家付了播出费。20集电视剧《勇者无惧》卖到10家电视台,但有80家电视台播出。投出去容易收回来难,这已成为了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也挫伤了一些投资方的积极性,他们强烈要求政府部门加强管理,维护投资者的利益。

从创作上看,民营公司的选题主要瞄准市场,兴什么就拍什么,从室内剧热到清宫戏热,从系列剧到越拍越长,在创作上比较容易形成一窝风,导致并不理想的市场效果,影响观众对电视剧的热情。日前炒得很热的一些电视剧在播出时受到冷落就是一个信号,观众的眼睛是亮的,质量是产品的生命,管理部门对创作的宏观引导也是不可少的。

从管理上看,社会投资的利用往往缺乏国有企业严格的财务制度和管理办法,在使用上也很容易出现漏洞,明星漫天要价,制片人也不白忙,拍一部戏到底要花多少钱,谁也说不清楚,行业管理的话题反复地被人们提起,这方面的工作也亟待加强。

总之,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出发,从发展影视创作的角度出发,从珍惜劳动人民血汗的感情出发,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愿望出发,从事影视创作的人们,应念投资来之不易,当加倍珍惜,努力工作,无愧观众,无愧历史。这是笔者的心里话。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